新聞動態(tài)
糟魚為傳統(tǒng)名吃之一,原產地在東平州城(今水滸故里山東省東平縣州城街道辦事處駐地),屬于圣旨骨酥魚 糟魚的一個分支。是東平當地出名傳統(tǒng)特產“兩蛋一腥”(兩蛋:松花蛋、紅心鴨蛋)中的
“一腥”。據有關記載和傳說,糟魚的創(chuàng)制,始于清康熙三十四年(公元1695年),至今已歷三百余年。州城歷史上以制作糟魚著稱的有聶、謝、趙、王諸家,以聶家糟魚富盛名。
烹制好的糟魚,具有魚體完整、肉質松軟,骨爛如泥,肥而不膩等特點。成品魚醇香爽口,色味俱佳糟魚味美價廉,是一般老百姓喜愛的佳肴。但是魚的鮮味沒了,有糟的異味,吃完回口還略有
苦腥味,所以,糟魚在窮苦有市場,很難登上“大雅之堂”。在過去,特別是州城內那些從事拉車挑擔或做小買賣的窮苦人,他們碰上收入較好的時候,就買上二兩酒,一包糟魚(過去糟魚用蓮葉或
麻子葉包),一手端著酒碗,一手拿著糟魚,蹲在酒店門口,飲酒,吃魚,談天說地,高興了還來上一段“梆子腔”,說什么“有酒有魚有白面,給個知縣也不換”。當他們負債賠錢的時候,也要賒
二兩酒,一包魚,蹲在那里借酒澆愁。
營養(yǎng)價值
糟魚含有豐富的鈣、碘、鋅、硒等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,經常食用可增強鈣的吸收,促進身體強壯,該產品具有衛(wèi)生方便等特點,是家庭宴會、旅游快餐、饋贈親朋之佳品。“糟香思故鄉(xiāng)”,就是海
外僑胞和外出游子在異地對家鄉(xiāng)名吃的贊嘆。
基本做法
選用湖產鮮鯽魚(鯉魚、鯰魚、黑魚等皆可)5000克。蔥、姜片各50克作為配料;調料有:甜面醬300克,黑醬200克,精鹽25克,醬油500克,醋600克,花椒50克,茴香50克,桂皮10克,大
料5克,桔皮10克,香糟50克,料酒100克,毛湯4000克。把魚宰殺,去腮、五臟,洗凈(保留魚鱗)。鍋底放箅,將魚的頭尾相交,層層碼放。魚鍋中間留一孔,放入精鹽、料酒、姜片、蔥片、醬油、
醋、花椒、茴香、大料、桂皮、桔皮、毛湯。鍋底旺火加熱,燒開后文火慢燒,用掃帚蘸黑面醬、糟水、黑醬,每隔1小時在魚的周身撒1次(共撒4次)。6小時后?;?,晾涼后即成。做糟魚通常夜間
加工,文火慢燉,次日凌晨出鍋。燃料以木柴為佳。吃糟魚好涼食,出鍋即吃,味鮮香。